YHRJS-2009B微量溶解氧测定仪配套氧电极的使用
1.1电极工作原理
测定仪表采用极谱式电极,阳电极为Ag/AgCl、阴电极为铂金(Pt)组成,两者之间充满特殊成份的是电解液。由硅橡胶渗透膜包裹于电极四周。测量时,电极间加上675mV的极化电压,氧渗透过隔膜在阴极消耗,同时等量的氧在阳极产生,这个动态过程进行到两边的氧分压相同时达到平衡.此时两电极间的电流与氧分压成正比,二次表检测到此电流,再经过一系列变换,得到氧浓度和氧含量.同时,NTC(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)检测被测量液的温度,二次表采样后进行温度补偿,将氧浓度或氧含量折算成25℃时的值。
阴极反应:O2+2H2O+4e-→4OH- 阳极反应:4Ag+4Cl-→4AgCl+4e-
1.2电极的存放
充有电解液并套上保护套时,电极可存放几个月。保护套可以减少电解液的干涸。
若要将电极连续存放超过六个月时,应将膜体中的电解液倒掉,使阴阳电极保持干燥。此时不能将电极接到二次表上通电极化。
1.3电极的极化
使用或连续断电5~10分钟以上时,与仪表连接好开电后,所进行的是极化。以使电极里的化学体系达到平衡,降低零氧电流,使电极稳定。开始时,电极的电流较大,按指数规律下降,6个小时后便处于稳定态,在此期间的显示数据将逐渐降低,直到稳定。随后才能进行标定。
极化过程需要6小时,先将电极与二次表正确连接,接通仪表电源即可。如果是关电时间不长,极化时间会短一些,较快地稳定。
1.4电极的标定
每只氧电极都有自己的零点和斜率,而且随着使用,电解液会逐渐消耗,零点和斜率就会发生变化。标定就是为了得到电极的真实零点和斜率。
斜率标定:在空气中标定电极的斜率。
两点标定:在零氧环境中标电极的零点,在空气中标定电极的斜率。
对电厂超低浓度的溶解氧测量,特别是对除氧器出口,含氧量极低,这时零点是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关键因素,零点的准确标定就特别重要。建议用无水Na2SO3溶解于温度高于35℃的纯水中,形成“无氧水”来标零点。
1.5电极的维护
在使用中zui容易发生的是膜的堵塞,造成测量不稳、不准。由于水质的变化,特别是对电厂,关炉后再开炉,水中夹带作较多的杂质,严重时可用眼看见有污物(烂泥、铁锈、藻类物质等)覆在膜上。对这类污染容易发现,而对另一类离子污染用户就不易发现。因微小的离子附着在膜的表面,影响了膜的透气性,而用肉眼又不易发现。对这类污染,可将电极取下,用3%~5%的稀盐酸浸泡几个小时后再使用。
每次标定前应用肉眼观察隔膜是否有损坏。若隔膜上敷有脏物,应用软纸小心搽去。
隔膜失效后应更换。以下几种现象常常表示隔膜失效:
响应时间变长,反应变慢;二次表读数不稳定,漂移大;标定时明显的到不了零和满值;机械损伤。